6修四角:砝码为满量程150%(加载),加载3次,四角调整(加10kg砝码满量程三分之一),偏心距(是秤盘的直径的四分之一)150 mm; 误差:0.00032mv/v;
测试灵敏度:(加1g砝码)输出范围:要求在客户要求之内,例如:0.05193-0.06236 mv/v
砝码满量程150%,加载(荷)3次,使其性能更好发挥出来。消除应力
① 数字修正后,一般最后两位数为±26~28 mV/V之间即可,数值越小,精度越大
② 哪边负的多修哪边
③ 可能会出现反输出的情况,这时哪个大修哪个。
④ 若是出现四个正负情况也是按一般程序修小的,若在反输出情况下则需要修大的。
7、温漂,调零(补偿);Temperature compensating room零点要求:-0.03700~-0.03300 mv/v 这里是零点补偿和温漂的补偿Tcspan 就是进行灵敏度补偿(补弹模),并不是温漂,温漂是补偿零点的
① 记录:
零点(常温下的)既是室温输出
输出变化(±温漂后的数值VS初值)
记录中的A\B数值是代表正负方向的
② 补温漂需要看变化的范围是否超过了要补的界限
③ 补温漂顺序:
补查零点→初温漂→调整零点→二次或多次温漂,直到温漂成功
若二次补温漂后的数值仍是负的,则需要进行减少补丝的操作
④ 初补温漂数值:A:23.1 代表要在负方向补2.3cm的温补丝
B:23.1 代表要在正方向补2.3cm的温补丝
⑤记录表中出现要补出很长的温补丝,则可能是接线有问题
⑥若是记录中有×,表明这个传感器无输出,需要进行修整后进行二次温漂
⑦若是记录中出现√,则表明这个传感器是好的,不需要进行温补。
8、灵敏度测试,
灵敏度补偿,测试输入、输出电阻:称重传感器响应(输出)的变化与相应激励(施加的载荷)的变 化之比
灵敏度与壁厚成反比,若是灵敏度小,则需要将传感器壁厚减薄
若是灵敏度大,则需要并电阻来补偿灵敏度,所测数值范围也必须在客户要求的范围内。例如,Cn=1.80050 mv/v~2.19950 mv/v
Rin:402±3 欧姆 Rout:350±2欧姆 Ris >2000 毫欧
机器测量一般显示:灵敏度、线性、滞后、重复、零点不平衡输出
测量方法:
① 进行2-3次预加荷(增加产品耐疲劳度,使其性能更好发挥出来。)
② 看图表显示直线则是预加荷,若是呈阶梯状,则是在正式加荷。
③ 要是只测灵敏度,则测一个点即可,若是看线性和滞后则是要测5个点
④ 轮辐式在测量的时候要装地盘进行测量,因为这种格式的灵敏度、滞后与螺丝的松紧度及地盘的作用力有很大的关系。(尽量模仿顾客使用环境进行测量)
⑤ 组桥焊接后进行初次测量
⑥ 若显示屏上的“视输出”的数字是负的,则是导线接反了。
⑦ 注意显示屏上的“检测点数” 、“检测次数” 、“时间间隔”等的调节
⑧ 若是滞后不准,则需要重新检查传感器和螺丝的安装进行调整,并可以进行超载操作来确保准确度
⑨ 初测时要多测两次,保证准确度